欢迎访问瑜典百科网!
瑜典百科网LOGO

荷塘月色描写的是哪座高校的景色,荷塘月色描写的是哪一座高校的景色

2025-07-10 11:40
8

荷塘月色写的是哪所大学?

《荷塘月色》描写的是清华大学。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,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,渴望自由,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,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。《荷塘月色》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,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,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。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,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

荷塘月色描写哪个地方?

《荷塘月色》写的是清华的荷塘。《荷塘月色》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,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,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。

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,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,渴望自由,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,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。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,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。

写作背景:

《荷塘月色》作于1927年7月,正值大革命失败,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。这时,蒋介石叛变革命,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。朱自清作为“大时代中一名小卒”,一直在呐喊和斗争,但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,却从斗争的“十字街头”,钻进古典文学的“象牙之塔”。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,拿起枪来革命,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,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,内心是抑郁的,是始终无法平静的。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。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,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,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,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。

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是什么地方的?

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是北京清华园里的荷塘。这篇文章写于1927年7月,正逢大革命失败,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,当时中国被国民党黑暗统治笼罩着,朱自清对当时黑暗统治深为不满,内心极度压抑和烦闷,生活在彷徨而又矛盾之中。

在这样的情形之下,朱自清才会出现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……"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《荷塘月色》,加上先生已于1925年8月在清华大学任教,而1927年7月就写下了这篇《荷塘月色》。

在文章里,作者通过月色下荷塘景致的描写,表现了他向往安宁的生活,想摆脱心中的忧愁的愿望,抒发了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,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美丽憧憬。

读了先生的散文,我们宛如身临其境,走在那幽幽的小路上,绿绿的叶儿,妸娜的荷花竞相开放,月色柔和,如梦如幻。整个荷塘犹如仙境,让人如醉如痴!这样的景色让人忘掉所有忧愁,引起人们的共鸣。

“热闹是它们的,我什幺也没有。”美丽的景色引发了先生的感受一一种淡淡的愁。在这篇文章里,先生借景抒情,表达了他想摆脱现实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
荷塘月色描写哪两种花?

一是荷塘,一是月色


1.对荷叶的描写:“叶子出水很高,象亭亭的舞女的裙.”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,用“青翠的玉盘”来比喻荷叶行吗?当然行,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.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,又表现了荷叶的质,还状摹了荷叶的形.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、夕照里,或蒙蒙细雨中,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.夜不辨色,更难辨质,月色中所见的荷叶,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,与裙十分相似,更赋予叶子一种动感美.


2.描写荷花,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:“层层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,有袅娜地开着的,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;正如一粒粒明珠,又如碧天里的星星,又如刚出浴的美人.”荷花娇艳华贵,堪以美人作比.宋代诗人杨成里的《莲花》诗中就有“恰如汉殿三千女,半是浓妆半淡妆”的句子.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,而且是刚出浴的,朦胧之感恰当好处.相反,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,而将荷花比作“明珠”和“星星”也有几分牵强. 未开的荷花


荷塘月色描写的是哪座高校的景色,荷塘月色描写的是哪一座高校的景色

3.描写荷香:“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.”这种断断续续,似有似无的感觉绝不会产生于书声琅琅的清晨,也不会产生于阳光刺目的中午,只能产生于“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,已经听不见了”的寂静的月夜.我们再看另一个写花香的句子:“这里除了光彩,还有淡淡的清香,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,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.”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“香气也是淡紫色的”这样的感觉显得十分自然.

4.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,本文多是以影写月,这也是被历代文人所称道的表现技法.“高处丛生的灌木,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;弯弯的杨柳的倩影,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.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;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,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.”这里的黑影参差且斑驳,给人一种摇荡起伏的动感.为什么?就因为它是落在荷塘里.荷塘里“微风过处……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,像闪电般,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,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,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.”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,当然更显参差和斑驳.也正因为荷塘处于这种动态,杨柳的倩影才像“画”而不是“印”在荷叶上.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,光与影才现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,让人联想到“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

声明: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,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3-2025  瑜典百科网  版权所有   备案号:滇ICP备2024016847号-14